《孟子》智慧名言故事:天时、地利、人和
南宋 马远 踏歌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
《孟子》智慧名言故事:天时、地利、人和
【名言】 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
——《公孙丑下》
【要义】 天时,指是否有利于战争的阴晴寒暑等自然条件。地利指高城深池、山川险阻等地理条件。人和,指人心所向的内部团结。
战国中期,许多诸侯大国为了扩大疆域,称霸诸侯,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斗争,竞相任用长于权变、纵横捭阖、舌如利刃、善于辞令的谋策之士:同时,又展开了激烈的兼并征伐,大肆掠夺别国的人口、土地和财富,战争日益激烈、频繁,造成了杀人盈城、杀人盈野的局面。怎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?这是当时的许多思想家、政治家及各国当权者都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。孟子在论述上述问题时,通过总结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,提出了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的著名主张。他通过对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,认为在战争中有利的自然条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条件,有利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所向的内部团结,这就强调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民心向背。
在战争胜负问题上,孟子通过对战争双方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等条件的比较,认为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当然,这只是在三者相比较的意义上而言的,并不是否认天时、地利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。孟子认为,战争的胜负不仅在于天时、地利等自然、地理条件的对比,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民心所向的内部团结。孟子的这一思想,初步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,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。
【故事】 这里讲的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的故事。
元朝末年,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,各地掀起了推翻蒙古贵族和地主阶级残暴统治的武装斗争。经过多年战争,起义军有的失败了,有的发展壮大后成为地方割据势力。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,有两支力量最强的军队,一支是陈友谅的,一支是朱元璋的。这两支军队方面各自进行反元战争,另一方面互相也有矛盾。陈友谅本来是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的部下,他阴谋杀害了徐寿辉,篡夺了这支农民队伍的领导权,自立为王,国号大汉。为了独霸江南,他一心想消灭朱元璋。朱元璋认为不消灭陈友谅等与他为敌的南方割据势力,就不能巩固他的根据地,不能集中力量出兵北伐,把反元斗争进行到底,从而建立起统治全国的政权。因此,这两支军队不断地互相攻打。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,朱元璋和陈友谅进行了一场大战——鄱阳湖之战。
陈友谅占据着现在的江西、湖南、湖北三省的全部地区,他仗着兵多将广,实力雄厚,决定沿长江东下,并且约会占据着江苏东南面的张士诚合攻应天(今南京),企图一举消灭朱元璋。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,占据着现在的江苏、安徽、浙江三省的部分地区,力量也是一天天发展壮大。经过几场战斗,朱元璋的地盘一天天扩大,陈友谅的地盘一天天缩小,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朱元璋而不利于陈友谅。陈友谅非常气愤,决心要消灭朱元璋。他征调大批铁工木匠,重新建造大型战舰数百艘。这些船高数丈,分上中下三层,每层都有走马棚,船身刷上红油漆。最大的战舰可容一千多人,小的也可以载几百人。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,陈友谅出动全部军队,号称六十万,带上家属和文武百官,浩浩荡荡向洪都(今江西南昌)进发。
陈友谅军到达洪都,登岸围城。洪都守将朱文正派兵分门拒守。陈友谅命令将士们拼命攻城,把城墙攻破了一个二十多丈长的大缺口。守将邓愈命令士兵用火铳击退敌军,连夜在缺口外边立上木棚,掩护筑城,只一夜工夫就把城墙筑好了。陈友谅军用尽攻城的方法,朱文正也用尽防御的方法,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,双方伤亡都很惨重。洪都攻防战,一直打了八十五天。直到这年七月,朱元璋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来救,进到湖口,陈友谅才不得不从洪都撤围,把大军开到鄱阳湖去迎战。
陈友谅军队人数众多,水军船舰又高又大,在兵力上仍然处于优势。面对着这样的强敌,朱元璋把水军分为十一队,每队都配备火铳、长弓、大弩。作战的时候,先发火铳,再射箭,最后是白刃厮杀。朱元璋部下的大将徐达首先率军出战,击败了陈友谅的先锋部队,杀死一千五百人,缴获一艘大型战舰,胜利回营,朱军士气更加旺盛。在一次战斗里,陈友谅的勇将张定边冲到朱元璋乘坐的战舰面前。由于水浅,朱元璋的战舰搁浅了,动弹不得。牙将韩成为了保护朱元璋脱险,自己穿戴好朱元璋的衣帽,跳入水中。敌军以为朱元璋已经投水,就放松了围攻。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,敌军战船才开始后退。趁着江水涨潮,朱元璋的战舰才驶离了险地。
在战斗进行中,朱元璋看出陈友谅军联舟布阵、动作不灵的弱点,决定采纳部将郭兴的建议,用火攻来战胜敌人。朱元璋命令水军准备火炮、火铳、火箭、火蒺藜等各种火器,只等发动进攻的时候,将这些火器同时发射,焚烧敌军的大舰。又命令准备一批火攻用的小船,载上芦苇,中间装进火药,周围排列身披甲胄、手拿武器的草人,加以伪装。再在各条船的船梢上系一只轻快小船,准备点火之后乘小船撤走。一切都准备妥当了,黄昏时候起了大东北风。朱元璋命令敢死士驾上七条火攻小船,冲向陈友谅的船队,乘风点火,发起火攻。七条小船像七条火龙,窜进敌军船队:同时,朱元璋的水军也一齐发射各种火器,把敌军的大小战船都烧着了。火借风威,风助火势,浓烟弥漫,烈焰腾空,把鄙阳湖湖水都照着通红。陈友谅军被烧死、淹死的无数,被俘的、投降的人数就更多。朱元璋命令不许杀害俘虏,对受伤的要给予治疗,然后把他们全部放回。这样,又争取了不少陈友谅军的将领和士卒,包括陈友谅的侍卫长,左、右金吾将军,都前来投降了。
从战争开始到结束,朱元璋一直亲自指挥将士,坚持战斗,虽然身边的卫士都战死了,但他仍然不肯后退一步。又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,朱军控制了湖口,陈友谅军一败再败,并且粮食已经吃光,实在打不下去了。陈友谅见大势已去,只好带着残兵败将从湖口突围,不料在突围的时候被飞箭射死。张定边用船装上陈友谅的尸首,和太子陈理一起,连夜逃回武昌。第二天,陈友谅的副丞相陈荣等收集全部残余水军五万多人,向朱元璋投降。鄱阳湖之战,以朱胜陈败结束了。
鄱阳湖之战,是朱、陈两军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会战,朱元璋最后取得了完全胜利,为他平定江南奠定了基础,也为他进一步北上灭元和最终统一中国做了必要的准备。
这次战后,在一次军事会议上,朱元璋分析了双方胜败的原因,他说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,归根到底,打仗要靠人。陈友谅虽然人多船多,但是内部不团结,人各一心,上下猜疑,而且连年用兵,老是打败仗,不会蓄积力量,不善于捕捉有利战机,所以最后失败了。我军所以能够取得胜利,是因为既掌握了时机,又能将士一心,得了人和,因此鄱阳湖之战,就像鸷鸟捉鸡,使陈友谅'巢卵俱覆'。”
在鄱阳湖之战中,顺乎时代潮流和内部团结一致的朱元璋军队战胜了分裂割据、上下猜疑的陈友谅军队,从而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孟子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的论断。
本文摘录自《孟子智慧名言故事》作者:王其俊
庄子名言故事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,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”
尤迦南达对不杀生(非暴力主义)的精微教导 附:南泉斩猫 公案一则
灵性故事严选7:“选继承人老衲是专业的”——关于“口封”的那些事
修行故事严选9:“您宁肯相信一头驴的叫声,也不相信大把白胡子的我说的话吗?”
灵性故事严选11:尤迦南达对《圣经》“如果你的眼睛专注,全身就会充满光明”的解释
灵性故事严选15:①美国红杉树等待千年的拥抱 ②短命儿子的前生后世
音流(Sant Mat)资讯整理:
https://santmat.kuaizhan.com/
音流瑜伽(Sant Mat)简介
http://m.santmat.biz/